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 正文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赵润平:30年,留下一串脚印坚定又温暖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6-02-15
字号:
+-14

  1982年,赵润平从沧州卫校毕业,成为沧州市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从那时起,这位来自黄骅农家的女子靠着一股令人动容的韧劲儿和对患者满腔的热情写下了属于自己的一首首华丽乐章。从一名普通的护士到护士长、护理部主任、院长助理、副院长;从一名当年的“中专生”到完成专科、本科、“双本科”学习,直到走进北大课堂;从守着没人陪伴的产妇到顾不得擦掉病人喷出的痰液;从一次次让看似平凡普通的工作发光发亮到燃起生命火把点亮更多后来者……在30余年的职业生涯里,她留下了一串坚定又温暖的脚印。这脚印既铭记了她超出常人的付出,这脚印也铭记了她对南丁格尔精神最好的理解与诠释。

  学习.创新:从中专一步步走进北大课堂

  赵润平出生于黄骅市一个普通的农家。那时候,农村的生活还很艰苦,特别是如果有病需要治疗的时候,更是面临着很多难题。在那时的人们看来,“到城里看病”简直就是一件“大事”了。

  在那样的日子里,赵润平深深地体会到了老百姓的“不容易”,更对自己未来的人生规划有了一个小小的目标,那就是穿上白大褂,成为一名医生,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所学去为别人驱走病魔,重新迎来生命的阳光。

  年,学习成绩优秀的赵润平考入了沧州卫校。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专生”意味着从此吃上了“公家饭”,成了“公家人”,意味着从此迈出了农门。赵润平靠着学习,就这样第一次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更让她高兴的是,她终于可以穿上白大褂,虽然学习的是护理,无法成为一名医生,但这同样让年轻的赵润平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向往。她期盼着通过学习自己能够掌握专业知识,为那些病痛之中的人们送去细心的照顾,这不同样也是一种“成就”吗?

  1982年,赵润平毕业了。她成为沧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的一名护士。在家乡人看来,这个昔日的农家女孩已经端上了“铁饭碗”,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在当时人们看来,这绝对是一件值得羡慕的事情。可赵润平却没有止步于此。通过几年的专业学习,使她对于自己的职业有了较之以往更为深刻的理解,她深深懂得,与自己朴素的情怀比起来,能够拥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同样重要。只有不断学习、掌握专业的护理知识,自己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正是本着这样的一个想法,赵润平开始了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之路。1993年河北省开办护理教育自学考试后,她第一批参加了护理专科段、本科段的学习,以优异成绩获“优秀学员”称号并取得医学学士学位;1998年-2001年参加沧州师专英语夜大学习,之后又完成中南大学卫生法学本科段的学习。当年的“中专生”竟然通过在职学习,拿下了“双本科”,这也让许多她身边的同事、朋友为她骄傲。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2013年,在医院的支持下,她参加了北大医学部医院管理研修班的学习,顺利结业并获“优秀学员”称号。这个当年从农村走出的女孩,就这样通过学习一步步不断充实着自己,提高着自己,最后走进了北大的课堂上。而正是在这不断的学习中,她也具备了专业知识、管理知识以及对法律法规、国家政策的学习能力。

  回首来时路,让赵润平欣慰的是虽然这些年来世事变迁,“知识爆炸”,她却没有被时代的潮流所落下。而也只有她自己知道,自己的这条学习之路其实并不平坦,既要忙着工作,又要照顾家里。特别是丈夫是军人,常年不在家,就靠她一个人忙里忙外,而她对工作又是有名的“拼命三郞”,常常是加班加点。可即使这样,她仍旧想尽千方百计挤出时间来学习,如同一块干渴的海绵不断吸收着知识的雨露。更加可贵的是,赵润平没有将这些知识停留于课本上。

  静脉输液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护理操作之一,而临床上有许多患者因长期用药造成静脉穿刺困难,饱受穿刺之苦。她通过反复论证引进开展了PICC经外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真正实现了“一针疗法”,并在医院开设了护士门诊,其穿刺安全、维护方便、感染率低和长期留置的优点赢得了在院患者及社区患者的一致好评,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为调动护理人员的科研潜力,她成立了护理科研小组,她本人更是作为主研人带领完成的《标准化卒中单元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临床研究》科研课题,顺利通过了沧州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组成果鉴定并被评为科技进步二等奖,专家一致认为该课题填补了河北省的空白,开创了全省推行卒中化单元护理工作健康教育方面的先河,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计算机在护理工作中广泛应用,但在刚开始时,这也是一项难啃的“硬骨头”。2008年,她带领全体护理人员顺利完成了电子病历、电子医嘱护理部分的上线工作,使沧州市人民医院成为全市第一家、河北省三家能够成功运行HIS系统的信息化医院之一……“学习是源泉,创新是果实”,赵润平,就这样一路走来。

  奉献.大爱:与患者结成三十年的朋友

  都说现在医患关系是个大难题,特别是在全国接连发生多起恶性案件之后,如何优化医疗环境、从根本改善医护人员所面临的困境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赵润平的同事却说,赵润平这些年就没有遇到过医疗方面的纠纷,往往她一跟病人打交道,即使有问题最后也成了“没问题”。

  赵润平凭着的,就是一颗对病人、对病人家属感同身受的心。即使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因为了真诚,因为了发自肺腑的“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这颗心同样也具备了强大的感染力和“润物细无声”式的影响力。

  赵润平工作时间最长的岗位就是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这个科处理的危重病人特别多,尤其是一些遭受车祸等意外伤害的患者,往往来的时候就已命悬一线。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赵润平在这个科里一干就是10多年。同事们记得,赵润平有个习惯,那就是每天最少要提前上班半小时,而什么时候下班,那就是一个“没有准儿”的事了。至于像半夜赶回医院救治患者这样的事情就更多了。

  这是一份需要付出足够细心、耐心和爱心的工作。有些病人因为气管切开,会有痰液突然喷出的情况,赵润平不止一次就被喷了一脸、一身,这时候哪里有时间去想着清洗一下,她甚至顾不上擦掉挂在发梢上的痰液,全力去处理病人。不嫌脏吗?面对这样的询问,她往往回答“当然嫌脏,谁不嫌痰脏?但我是护士,就像战士听到命令要冲锋一样,能说我怕死,让别人冲吧?”

  “战士”,这是赵润平常常用来比拟自己工作的两个字。“非典”期间,这两个字也真切地体现在了她的身上。当时,她第一批报名参加了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的工作。当时人们对于“非典”已经到了谈之色变的地步,整个社会弥漫着对这种传染病的恐怖心理,人人惟恐避之不及。但赵润平和穿着白大褂的“战友”们冲到了“火线”。她负责观察发热病人、分检疑似病人,还负责对两层计划用于隔离病房的楼房进行消毒。每当有工作到来,她第一个冲到最前方,将辅助性的工作尽可能留给同事。

  赵润平对病人的关爱已经远远超越了工作的范围。病人里有不少是“三无人员”,送到医院时身边根本没有亲人陪伴。每当这时,赵润平就先承担起“病人家属”的角色来,从交钱到办理住院手续,她跑前跑后。有些病人是流浪人员,送到病房来时浑身又脏又臭,这时赵润平就第一个冲上去给病人清洗、进行术前准备。她特别在乎“第一个冲上去”,在她看来,这是最好的号召。有一次,有一位病人喷射状呕吐,楼道里肮脏不堪。保洁员又已经下班了,又是赵润平“第一个冲上去”,拿起工具清扫起来。在她的带动下,整个护理团队面对问题时都选择“让我来”,形成了健康、向上的团队氛围。

  赵润平的一位同事记得,那年有一位来自农村的脑瘤患者,才30多岁。多次复发,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困境。他的老父亲在医院里照顾儿子,老人被沉重的压力压得都有些变形了,爷俩每天只花一块钱买来馒头吃。赵润平知道后,她就自己在家里做饭给病人带过来,自己捐款,还发动同事们捐款,给病人增加营养。

  为“无名氏”病人买饭、从家里带来衣服,为6岁的“小病人”买来玩具轻轻放在床头……正是这些看似细小的“细节”,构筑起了一个护士朴素又温暖的人格大厦。

  在赵润平与病人种种的温暖故事里。有一个故事持续了30多年,而且还正在持续下去。那是赵润平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当时她在妇产科当护士。那天科里来了一位产妇,因妊高症被送进了医院。但令人奇怪的是产妇的丈夫不在身边。原来,产妇的丈夫在外地工作,不及赶回沧州。那天正好是赵润平值班,一看这情况,她跑前跑后给办完了手续。本来下班了,她却主动留下来,陪伴、照顾这位产妇,直到这位产妇平安生下孩子后才离开。她们就这样建立起了友谊。赵润平不仅在医院里照顾她,而且在她出院后还经常到她家里,帮着照顾孩子,指导母乳喂养,讲一些新生儿护理的知识。就这样,赵润平交下了一位友谊至今已达30余年的朋友,她的这位朋友甚至已经融入了她的生活,以至于年轻的护士们提起来时都知道这事,依照沧州当地的风俗习惯,年轻的护士们称呼赵润平的这位朋友“王姨”。

  赵润平说,在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的一块墓碑上,镌刻着这样一段铭文: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美国一位“既是病人又是医生”的医生特鲁多的行医座右铭。我们中国人也说,“医者父母心”,其实无论是特鲁多的座右铭,还是我们古老的谚语,无不说明了医护人员所应具有的人文情怀,所应具备的对这个世界、对他人的温暖感知能力。

  管理.传承:把自己当作火种传遍大地

  2004年赵润平担任护理部主任后,确立了以护理安全为主线、以培训保质量、以质量保安全、以创新求发展的管理思路,取得了突出的成绩。10多年里,她所带领的护理队伍由不足300人壮大到1000多人,护理质量、教学、科研迈上新台阶,为医院的发展壮大发挥了积极的重要作用,在省内及周边县市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为越来越多的患者送去了健康。

  2010年全国开展优质护理工程,赵润平积极探索新模式,使沧州市人民医院成为此项工作的全省先进典型并被评为全国76家考核先进单位之一,神经内二区成为全国361个先进病房之一,3名护士长分获卫生部、卫生厅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2012年与高等院校联合招收护理订单班,其培养模式开创了全省的先河;2013年,率先引进质量管理工具品管圈,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由于表现突出,她先后荣获全国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河北省卫生系统优秀护理管理者、河北省金牌工人、沧州市第六批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沧州市十佳女领头人等光荣称号,主持完成多项科研课题,获河北省、沧州市科技进步奖7项,出版论著5部,发表论文30余篇。

  抓管理,是为了打造出一支更加精良的“部队”,不断提高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本着这样的思路,赵润平从服务质量和安全入手,先后推出了“六声七个一”“护士首问负责制”“安全护理 亲情服务”等系列护理服务举措,形成了独特的护理品牌。

  在赵润平看来,这30余年职业生涯所留给她的东西有很多,而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东西还有更多。她愿意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发动起身边更多人来传承南丁格尔的精神实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不断强化为病人服务的意识。作为南方医科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沧州医专护理系副主任、教授,她先后多次担任《护理管理学》、《外科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她勇于实践、不断进取,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在传授给学生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建设,将自己多年来所学习到的、所积累到的临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

  作为一名临床教学工作的管理者,医院每年承担着200多名护理实习生的临床带教任务,为提高临床带教的理论水平和带教质量,她不仅组织全院教学老师参加各类培训班、旁听医疗系和护理系的理论课程,还亲自参加学生出科前的评教评学活动,以便于考核学生的学习质量和临床带教的教学质量。与此同时,多次修订临床教学老师职责,统一规范临床带教模式,对不同学历的人员分层次带教,得到了学校和学生的广泛认可,带动和促进了临床护理人员教学能力的提高。

  作为沧州医专教学委员会的委员,她利用本职岗位的特殊优势,积极致力于护理教学的改革。自2009以来,沧州市人民医院连续5年独立承担了7个班级的的护理教学任务;2012年—2014年,连续3年在沧州医专招录以医院冠名的“订单班”,这种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使学校、医院、学生三方受益,深受好评与欢迎……

  如今,已经成为沧州市人民医院副院长的赵润平,仍旧在她的事业上执着追求,仍旧将她对于护士这项工作的理解转变成一项项实实在在的行动,仍旧在为了更多病人得到更专、更温暖的护理而倾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