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 正文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重症医学科营养支持指南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3-12-27
字号:
+-14

工作小组成员(按姓氏笔划)

万献尧 李元忠 汤耀卿 刘大为 安友仲 林洪远 许媛

贾建国 于凯江 马晓春 李维勤 管向东 严静 曹相原邱海波

目 录

1 危重症与营养支持

1.1 营养支持概念的发展

1.2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目的

1.3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原则

1.4 营养支持途径与选择原则

1.5 危重病人能量补充原则

2 肠外营养支持(PN

2.1 应用指征;

2.2 经肠外补充的主要营养素及其应用原则;

2.3 肠外营养支持途径和选择原则。

3 肠内营养支持(EN

3.1 肠内营养应用指征

3.2 肠内营养途径选择与营养管放置

3.3 肠内营养的管理与肠道喂养安全性评估

3.4 常用肠内营养制剂选择

4 不同危重病人的代谢特点与营养支持原则

4.1 sepsis/MODS病人的营养支持

4.2 创伤病人的营养支持

4.3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病人的营养支持

4.4 肝功能不全及肝移植围术期的营养支持

4.5 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病人的营养支持

4.6 急慢性呼吸衰竭病人的营养支持

4.7 心功能不全病人的营养支持

5 营养支持的相关问题

5.1特殊营养素的药理作用

5.1.1谷氨酰胺在重症病人的应用

5.1.2 精氨酸在重症病人的应用

5.1.3 鱼油在重症病人的应用

5.2 重症病人的血糖控制与强化胰岛素治疗

5.3 生长激素在病人的应用

6 附表主要营养制剂成分与含量

1 肠内营养制剂主要成分

2 氨基酸注射液

3 脂肪乳剂注射液


1.危重症与营养支持

1.1 营养支持概念的发展

现代重症医学与临床营养支持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都已经历了约半个世纪的历史。数十年来大量强有力的证据表明,住院病人中存在着普遍的营养不良;而这种营养不良(特别是低蛋白性营养不良)不仅增加了住院病人死亡率,并且显著增加了平均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的支出;而早期适当的营养支持治疗,则可显著地降低上述时间与费用。

近年来,虽然医学科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住院重症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比率却未见下降。其原因包括:社会人口老龄化;医学水平的提高使得重症病人生命延长、病情更加复杂迁延;应激时的乏氧代谢使得各种营养底物难以利用;严重的病理生理损害(意识、体力、消化器官功能)妨碍重症病人进食;部分慢性病人往往有长期的基础疾病消耗;病理性肥胖病人的增多;特别是许多病人在其入院时多忽视了营养状态的评估。因此,临床营养支持作为重症病人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重症医学是对住院病人发生的危及器官功能和生命的急性病理生理变化进行全方位支持和综合治疗的学科。在重症医学的综合治疗中,关键是保护和改善全身与各器官的氧输送并使之与氧消耗相适应,即:灌注与氧合。灌注与氧合的目的是维持与改善全身与各器官组织的新陈代谢,而代谢的底物以及部分代谢过程的调理,营养支持是重要的手段。

早期的临床营养支持多侧重于对热卡和多种基本营养素的补充,随着对机体代谢过程认识的加深以及对各种营养底物代谢途径的了解,人们发现各种营养底物在不同疾病的不同阶段通过不同的代谢途径与给予方式,对疾病的预后有着显著不同的影响。例如不同蛋白质(氨基酸)对于细胞生长与修复、多种酶系统活性、核酸代谢、细胞因子产生、免疫系统功能影响各异;而不同脂质的代谢则对于细胞膜的功能和稳定,各种甾体激素与性激素水平,以及众多炎性介质和凝血过程有着不同的作用。碳水化合物在不同疾病状态和疾病不同时期的代谢也不一致。而一些维生素与微量元素除了作为多种辅酶起作用之外,还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功能。因此,现代临床营养支持已经超越了以往提供能量,恢复“正氮平衡”的范畴,而通过代谢调理和免疫功能调节,从结构支持向功能支持发展,发挥着“药理学营养”的重要作用,成为现代危重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重病人营养支持目的

供给细胞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与营养底物,维持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通过营养素的药理作用调理代谢紊乱,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从而影响疾病的发展与转归,这是实现重症病人营养支持的总目标。应该指出,营养支持并不能完全阻止和逆转重症病人严重应激的分解代谢状态和人体组成改变。病人对于补充的蛋白质的保存能力很差。但合理的营养支持,可减少净蛋白的分解及增加合成,改善潜在和已发生的营养不良状态,防治其并发症。

1.3 重病人营养支持原则

严重应激后机体代谢率明显增高,出现一系列代谢紊乱,体重丢失平均0.5~1.0 kg/d机体营养状况迅速下降及发生营养不良(体重丢失10%)是重症病人普遍存在的现象。并成为独立因素影响危重症预后。临床研究表明延迟的营养支持将导致重症病人迅速出现营养不良,并难以为后期的营养治疗所纠正。此外,营养摄入不足underfeeding)和蛋白质能量负平衡与发生营养不良血源性感染相关,并直接影响ICU病人的预后。对危重症病人来说,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为第一需要。在复苏早期、血流动力学尚未稳定或存在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阶段,均不是开始营养支持的安全时机。此外还需考虑不同原发疾病、不同阶段的代谢改变与器官功能的特点。存在严重肝功能障碍,肝性脑病,严重氮质血症,严重高血糖未得到有效控制等情况下,营养支持很难有效实施。

应激性高糖血症是ICU病人普遍存在的问题。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任何形式的营养支持(ENPN),应配合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严格控制血糖水平(110150mg/dL)可明显改善重症病人的预后,使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MODS发生及病死率明显下降。

推荐意见1:重症病人常合并代谢紊乱与营养不良需要给予营养支持(C级)

推荐意见2: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应尽早开始。(B级)

推荐意见3: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应充分到考虑受损器官的耐受能力。(E级)

(1) Villet S, ChioleroRL, Bollmann MD, et al. Negativeimpact of hypocaloric feeding and energy balance on clinical outcome in ICUpatients. Clin Nutr, 2005,24:502-9.

(2) Simpson F, Doig GS. Parenteral vs. enteral nutrition in the critically ill patient: ameta-analysis of trials using the intention to treat principle. Intensive Care Med. 2005 31(1):12-23. Epub 2004 Dec 9..

(3) LewisRubinson, MD, Gregory B. Diette, MD, MHS, Xiaoyan Song, MD, MHS, et al. LowCaloric Intake is Associated With Nosocomial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Patientsin the Med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Crit Care Med, 2004, 32:350-7.

(4) Barr J, Hecht M, Flavin KE, et al. Outcomes in criticallyill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an evidence-basednutritional management protocol. Chest, 2004,125:1446-57.

(5) Van den Berghe, G, Wouters, P, Weekers, F, et al. Intensive InsulinTherapy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N Engl J Med,2001,345:1359-1367

1.4 营养支持途径与选择原则

根据营养素补充途径临床营养支持分为肠外营养支持parenteral nutrition, PN通过外周或中心静脉途径与肠内营养营养支持enteralnutrition, EN通过喂养管经胃肠道途径两种方法。随着临床营养支持的发展,营养支持方式已由PN为主要的营养供给方式,转变为通过鼻胃/鼻空肠导管或胃/肠造口途径为主的肠内营养支持(EN)。这种转换是基于我们对营养及其供给方面的深入了解和认识。设计较好的RCT及有外科病人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PN与感染性并发症的增加有关,而接受EN病人感染的风险比要接受PN者为低。有关营养支持时机的临床研究显示,早期EN,使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缩短等。但并非所有重症病人均能获得同样效果。特别是在比较ENPN对预后改善、降低住院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等方面,尚缺乏有力的证据。这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所患疾病的情况、营养供给量及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等。有关外科重症病人营养支持方式的循证医学研究表明80%患者可以完全耐受肠内营养(TEN),另外10%可接受PNEN混合形式营养支持其余的10%胃肠道不能使用,是选择TPN的绝对适应症。应该指出,重症病人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发生率高于普通病人,有回顾性调查(MICU)显示接受仅有50左右接受EN的重症病人可达到目标喂养量(25 kcal/kgday

对于合并肠功能障碍的重症病人,肠外营养支持是其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显示,合并有营养不良,而又不能通过胃肠道途径提供营养的重症病人,如不给予有效的PN治疗,死亡危险将增加3倍。

总之,经胃肠道途径供给营养应是重症病人首先考虑的营养支持途径。因为它可获得与肠外营养相似的营养支持效果,并且在全身性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及费用方面较全肠外营养更具有优势。

推荐意见4:只要胃肠道解剖与功能允许,并能安全使用,应积极采用肠内营养支持。(B级)

推荐意见5:任何原因导致胃肠道不能使用或应用不足,应考虑肠外营养,或联合应用肠内营养(PN,PN+EN)。 (C级)

(6) Braunschweig CL, Levy P, Sheean PM, et al. Enteral compared withparenteral nutrition: a meta-analysis. Am J Clin Nutr , 2001,74:534-42.

(7) Gramlich L, Kichian K, Pinilla J, et al. Does enteral nutritioncompared to parenteral nutrition result in better outcomes in critically illadult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Nutrition,2004,20:843-8.

(8) Heyland DK, Dhaliwal R, Drover JW, et al. Canadian clinicalpractice guidelines for nutrition support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critically ill adult patients. JPEN , 2003,27:355-73.

(9) Kudsk KA.Effect of route and type of nutrition on intestine-derived inflammatoryresponses. Am J Surg, 2003,185:16-21.

(10) Marik PE, Zaloga GP.Early enteral nutrition in acutely ill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Crit CareMed, 2001,29:2264-70.

(11) Booth CM, Heyland DK, Paterson WG: Gastrointestinal promotilitydrugs in the critical care setting: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vidence. CritCare Med 30:1429-1435, 2002

(12) Woodcock N,MacFie J. Optimal nutrition support (and the demise of the enteral versusparenteral controversy). Nutrition, 2002,18:523-4.

(13) JeejeebhoyKN.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potion or poison?. Am J Clin Nutr, 2001,74:160-3.

(14) Griffiths RD.Nutrition support in critically ill septic patients. Curr Opin Clin Nutr MetabCare, 2003,6:203-10.

(15) Braga M, Gianotti L, Gentilini O, etal. Feeding the gut early after digestive surgery: results of a nine-yearexperience. ClinNutr, 2002,21:59-65.

(16) 黎介寿。肠衰竭-概念,营养支持与肠粘膜屏障维护《肠外与肠内营养》2004,11:6567

1.5 危重病人能量补充原则

合理的热量供给是实现重症病人有效的营养支持的保障。有关应激后能量消耗测定的临床研究表明:合并全身感染病人,能量消耗(REE/MEE)第一周为25 kcal/kgday,第二周可增加至40 kcal/kgday。创伤患者第一周为30 kcal/kgday,某些病人第二周可高达55 kcal/kgday大手术后能量消耗为基础能量需要(BMR1.251.46但这并非是急性应激状态的重症病人的能量供给目标。不同疾病状态、时期以及不同个体,其能量需求亦是不同的。应激早期,合并有全身炎症反应的急性重症病人,能量供给在2025 kcal/kg/day,被认为是大多数重症病人能够接受并可实现的能量供给目标。即所谓“允许性”低热卡喂养其目的在于:避免营养支持相关的并发症,如高血糖、高碳酸血症、淤胆与脂肪沉积等。值得注意的是,对ICU病人来说,营养供给时应考虑到危重机体的器官功能、代谢状态及其对补充营养底物的代谢、利用能力。在肝肾功能受损情况下,营养底物的代谢与排泄均受到限制,供给量超过机体代谢负荷,将加重代谢紊乱与脏器功能损害。肥胖的重症病人应根据其理想体重计算所需能量。

对于病程较长、合并感染和创伤的重症病人,病情稳定后的能量补充需要适当的增加,目标喂养可达3035 kcal/kgday否则将难以纠正病人的低蛋白血症

由于重症病人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增高,常影响EN的有效实施而导致喂养不足(underfeeding),并使获得性血源性感染的发生率增高。近年来多中心研究证明,根据营养治疗管理方案,有助于使更多的病人达到目标能量供给,和提高肠内营养所占的比例以及保证EN的有效实施。

推荐意见6:重症病人急性应激期营养支持应掌握“允许性低热卡”原则(20 - 25 kcal/kgday);在应激与代谢状态稳定后,能量供给量需要适当的增加(30-35 kcal/kgday)。(C级)

(17) GriffithsRD, Bongers T Nutrition support for patient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Postgrad Med J 2005; 81:629–636. doi: 10.1136

(18) KrishmanJA, Parce PB, Marinex A, et al. Calorie intake in medical ICU patients:consistency of care with guidelines and relationship to clinical outcomes. Chest 2003; 124:297-305.

(19) UeharaM, Plank LD, Hill GL. Components of energy expenditur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sepsis and major trauma: a basis for clinical care. Crit Care Med,1999,27:1295-302.

(20) Reid CL.Nutritional requirements of surgical and critically-ill patients: do we reallyknow what they need?. Proc Nutr Soc, 2004,63:467-72.

(21) 吴国豪吴肈汉黄德骧。外科危重病人静息能量消耗测定及评价。肠外与肠内营养 1994;1:3134

(22) Lewis Rubinson, MD, Gregory B. Diette, MD, MHS, Xiaoyan Song, MD,MHS, et al. Low Caloric Intake is Associated With Nosocomial BloodstreamInfections in Patients in the Med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Crit Care Med,2004,32:350-7.

(23) Martin CM, DoigGS, Heyland DK, et al. Multicentre, cluster-randomized clinical trail ofalgorithms for critical-care enteral and parenteral therapy (ACCEPT). CMAJ.2004;170:197-204

2 肠外营养支持(PN

2.1 应用指征

不能耐受肠内营养肠内营养禁忌的重症病人应选择完全肠外营养支持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途径。主要指1胃肠道功能障碍的重症病人;2)由于手术或解剖问题胃肠道禁止使用的重症病人;3存在有尚未控制的腹部情况,如腹腔感染、肠梗阻、肠瘘等对于肠内营养禁忌的重症病人,如不及时有效地给予PN,将使其死亡的风险增加3。荟萃分析表明:早期PN支持(入ICU或创伤后24小时内)与延迟EN相比,前者感染性并发症明显降低。肠外营养支持是合并有肠功能障碍病人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肠外营养了解的深入,特别是过度喂养危害的认识,使PN实施的安全有效性大大提高,成为任何原因导致胃肠道不能使用的ICU病人发的营养支持方式。

胃肠道仅能接受部分的营养物质的补充的重症病人可采用部分肠内与部分肠外营养Partialparenteral nutrition, PPN相结合的联合营养支持方式目的在于支持肠功能。一旦病人胃肠道可以安全使用时,则逐渐减少及至停止肠外营养支持,联合肠道喂养或开始经口摄食。

存在以下情况时,不宜给予肠外营养支持:①早期复苏阶段、血流动力学尚未稳定或存在严重水电介质与酸碱失衡;②严重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③急性肾功能衰竭存在严重氮质血症;④严重高血糖尚未控制。

推荐意见1:一旦病人胃肠道可以安全使用时,则应逐渐向肠内营养或口服饮食过渡。(D级)

(1) BragaM, Gianotti L, Gentilini O, et al.Feeding the gut early after digestivesurgery:results of a nine-year experience. Clin Nur 2002; 21:59-65

(2) ChioleroRL and Kudsk K. Current concepts in nutrition delivery in critical illpatients: route, insulin, and economics. Curr Opin in Clin Nutr and Meta Care 2004,7:157-159

(3) FSimpsom and GS Doig. Parenteral vs.enteral nutrition in the critically illpatient: a meta-analysis of trials using the intention to treat principle.Inten care med.2005;31:12-23

(4) Marik,PE.; Zaloga, GP.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in acutely ill patients: A systematicreview[Clinical Investigations] Criti Care med. 2001,29:2264-2270

2.2 经肠外补充的主要营养素及其应用原则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葡萄糖)是非蛋白质热量(NPC)的主要部分,临床常用的是葡萄糖。葡萄糖能够在所有组织中代谢,提供所需要的能量,是蛋白质合成代谢所必需的物质,是脑神经系统、红细胞等所必需的能量物质,每天需要量>100g其他乳果糖、山梨醇、木糖醇等亦可作为能量的来源,其代谢过程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予,但代谢后产生乳酸、尿酸,输注量过大将发生乳酸(果糖、山梨醇)或尿酸(木糖醇)血症。

严重应激时胰岛素受体与葡萄糖载体(GLUT4)的作用受到抑制,导致其氧化代谢障碍和利用受限。胰岛素抵抗和糖异生增强导致高血糖是应激后糖代谢紊乱的特点。PN时大量的补充葡萄糖加重血糖升高、糖代谢紊乱及脏器功能损害的危险。过多热量与葡萄糖的补充(overfeeding),增加CO2的产生,增加呼吸肌做功、肝脏代谢负担和淤胆发生等。特别是对合并有呼吸系统损害重症病人,且葡萄糖供给量对于CO2产生量的影响胜于葡萄糖:脂肪比例。总之,葡萄糖的供给应参考机体糖代谢状态与肝、肺等脏器功能。随着对严重应激后体内代谢状态的认识,降低非蛋白质热量中的葡萄糖补充,葡萄糖:脂肪保持在60:40~50:50以及联合强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水平,已成为重症病人营养支持的重要策略之一。

推荐意见2:葡萄糖是肠外营养中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来源,一般占非蛋白质热卡的50~60%,应根据糖代谢状态进行调整。(C级)

(5) WolfeRR & Martini WZ Changes in intermediary metabolism in severe surgicalillness. World Journal of Surgery 2000; 24, 639–647.

(6) KleinCJ, Stanek GS & Wiles CE Overfeeding macro nutrients to critically illadults: metabolic complication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1998; 98, 795–806.

(7) Talper SS, Romberger DJ, Bunce sr, et al. Nutritionally associated increasedCO2 production: Excess total calories vs. high proportion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