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 正文

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重视中年人卒中风险

浏览次数:
字号:
+-14

  呵护健康珍爱生命

  —您与我们共同的责任

  脑卒中(脑中风)是指急性脑血管病,是由各种血管性病因(包括出血和缺血)引起的急性或局灶性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通常指包括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在内的一组疾病,其中脑梗塞约占80%。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及经济负担重的特点。

  人到中年更要防卒中

  中年人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承担着生活、事业的双重重担,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等加大了脑卒中发生的风险。根据一项全国性调查研究显示,我国脑卒中每年新发病例约250万人,每年超过150万人死于脑卒中脑卒中后存活患者在1000万以上,幸存者中约3/4的人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等后遗症,部分患者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近1/3患者可能在2至5年内复发。其中65岁以下首次发生脑卒中的比例占到近50%。因此,人到中年,了解脑卒中防治知识、防患于未然极为重要。

  中年人患卒中的危险因素

  脑卒中的致病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房颤、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酗酒、吸烟、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

  1、高血压高血压病脑卒中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在我国中青年人群中,高血压控制不良者多见,长期高血压主要损伤小动脉,而且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增高,都可增加脑出血或脑梗塞的危险性。研究发现,有高血压病的人比无高血压病的人患脑卒中的危险高7倍,而人群平均收缩压(高压)水平每升高10至12毫米汞柱,或平均舒张压(低压)水平每升高7毫米汞柱,脑卒中的发病率就会升高约50%。

  2、高脂血症血脂异常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青年人对甘油三酯升高更敏感,血中浓度稍有变化即可加速动脉硬化发展。近年一些国内外研究表明,血脂异常与脑梗塞的发生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关系,总胆固醇每升高1mmol/l,脑卒中发生率就会增加25%。

  3、糖尿病糖尿病是引起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我国糖尿病低龄化呈明显上升趋势,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外出就餐次数增加、高糖、高脂饮食、运动减少等都是导致中年糖尿病高发的主要原因。

  4、过量饮酒酒精可直接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引起血管痉挛,还可通过使血小板增多导致脑血流调节不良、心律失常高血压高血脂,这些均可提高脑卒中的发生率。临床资料显示,在以往无心血管病史的人群中,因过量饮酒而引发急性脑卒中的风险增加2至3倍,而在已患心血管病的人群中,过量饮酒的风险则增加近乎4至7倍。

  5、吸烟动脉内有反应过强性内皮细胞,烟雾中的一氧化碳可以使这种细胞肌球蛋白收缩,血管通透性升高,加速动脉硬化,增加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相比,脑梗塞的相对风险增加1.9倍,脑出血的相对风险增加2.9倍;长期被动吸烟者发生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增加1.82倍。

  6、不良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研究表明,饮食和行为方式与中青年脑卒中关系密切,频繁在外就餐、肥胖均为中青年脑梗塞的危险因素。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糖、高脂饮食及酗酒、吸烟、睡眠不足、久坐缺乏运动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国民中特别是在中年人群中普遍存在,这些都是导致脑卒中患者增加的重要诱因。

  另外,心源性脑梗塞、偏头痛、口服避孕药、脑动脉炎、遗传性脑血管病、体育运动不足也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早期识别脑卒中

  脑卒中虽然发病很急,但发病前期是有征兆的,主要表现为:1、突发一侧面部或肢体麻木无力,口角歪斜流涎;2、突发视力模糊或失明;3、突发语言表达或理解困难;4、突发严重的不明原因头痛、呕吐;5、突发不明原因的头晕、走路不稳或突然跌倒、遗忘或记忆力障碍等。

  目前国际上将“fast”口诀作为脑卒中的预警信号:f(face):是否能够微笑?是否感觉一侧面部无力或者麻木?a(arm):能顺利举起双手吗?是否感觉一只手没有力气或根本无法抬起?s(speech):能流利对答吗?是否说话困难或言语含糊不清?t(time):如果上述三项有一项存在,就要立即拨打“120”。因为如果出现上述其中一个症状,则有72%可能为脑卒中;如果同时出现上述三个症状,则有85%可能为脑卒中

  如果怀疑家人发生了脑卒中,做好正确的家庭急救至关重要。1、保持镇静,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2、将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避免口腔内的分泌物误吸到肺部造成窒息;3、迅速松解患者衣领和腰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天冷时注意保暖,天热时注意降温;4、不要随意给患者用药,不要揉按人中穴。随意用药可能会加重病情;按人中穴非但不会起作用,还会因为按压而堵住气道造成窒息;5、如果患者清醒,要尽量安慰患者使其情绪平稳,不要过于躁动;6、如果患者昏迷,不要大声叫喊或猛烈摇动,要将其平卧,头部转向一侧防止呕吐物窒息;7、搬运时不要将患者扶直坐起,更不能抱、拖、背、扛患者,尽量平稳搬动。同时需要记下发病时间。

  静脉溶栓治疗脑梗塞最有效

  对于脑梗塞,目前世界公认溶栓治疗是降低患者致残率和致死率最有效的手段。溶栓治疗机制就是通过应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使血管内血栓溶解,血管再通,从而挽救缺血的脑组织,恢复脑功能。全世界的治疗指南都将rt-pa静脉溶栓治疗作为第一推荐的治疗手段。据国内临床试验证实,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中有43%的人可在90天时完全恢复,不遗留任何后遗症,另外一部分患者可明显减轻脑梗塞造成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且患者可持续受益一年半之久,没有其他的任何一种治疗手段如此有效。

  然而静脉溶栓必须在特定时段进行。脑梗塞静脉溶栓时间窗为4.5小时,也就是说,患者在脑梗塞发病后4.5小时内才可以通过静脉应用溶栓药物rt-pa,超过这个时间再进行静脉溶栓,患者脑血管溶栓再通的几率会降低,而且出血的风险明显增高。当然,在应用溶栓药物之前,必须先排除溶栓禁忌症,方可开始静脉溶栓治疗。所以对于脑梗塞患者一定要珍惜宝贵的4.5小时,溶栓越早效果越好。

  科学防控远离脑卒中

  脑卒中的防控措施应主要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房颤、不健康生活方式等进行积极干预。其中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治疗、控制一些危险因素,特别是将脑卒中防治措施个体化,实现共性与个性措施的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脑卒中防控要以“健康四大基石”为主要内容,以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为基础,主要包括:积极治疗控制高血压;加强对糖尿病、心脏病、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加强体育锻炼;合理饮食,适量摄入动物蛋白质,如瘦肉、鱼类、禽类等;降低食盐摄入量,每天控制在6克以内;增加新鲜蔬菜水果,以提高钾摄入量;提倡戒烟,控制体重,杜绝不良生活方式。中青年人只要注意避免以上不良因素,就可有效预防脑卒中

  脑卒中筛查防患于未然

  脑卒中筛查的人群为既往有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者或者40岁以上脑卒中风险评估≥3分的高危人群。

  脑卒中风险评估包括以下8项(每一项得1分):(1)高血压病史(≥140/90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2)房颤和心瓣膜病;(3)吸烟;(4)血脂异常或未知;(5)糖尿病;(6)很少进行体育活动(体育锻炼的标准是每周锻炼≥3次、每次≥30分钟、持续时间超过1年。从事农业体力劳动可视为有体育活动);(7)明显超重或肥胖(bmi指数即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的平方≥26kg/m2);(8)有卒中家族史。

  为了改变脑卒中对国民生命和健康威胁严重的状况,2009年我国正式启动了“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并细化了脑血管检查结果,规范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级:脑血管没问题,也没有脑卒中危险因素或危险因素低于2分,属于正常人群。

  应对措施:定期自查。

  二级:脑血管没问题,但脑卒中危险因素达到3分,属于低危人群。

  应对措施:控制原发疾病。

  三级:脑血管有问题,如动脉粥样硬化相对稳定,属于中危人群。

  应对措施:坚持长期规范服药,防止病情进展;并定期接受血管影像学检查。

  四级:脑血管轻中度狭窄,属于高危人群。

  应对措施:必须长期服药控制,并定期接受血管影像学检查,观察血管狭窄程度的变化。

  五级:脑血管严重狭窄,属于极高危人群。

  应对措施:建议根据病情选择血管内支架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

  2005年我国居民死因调查,脑血管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第一位的致死原因,也是首要的严重致残原因,其中近半数患者是中年人。但脑卒中完全可以预防,如果应用已有的知识,将会使一半人免于危害。世界卒中组织将每年的10月29日定为“世界卒中日”,以唤起全世界对脑卒中的关注。今年的10月29日是第9个“世界卒中日”,主题为“重视中年人的卒中风险”。

  研究显示,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致残和致死的疾病,这其中不乏中年患者。因此,中年人也不可忽视脑卒中,应该从生活方式开始预防脑卒中、控制卒中出现的各种危险因素。尤其是要识别一些前兆症状,如说话含糊不清或一侧肢体麻木等,不要认为自己平时身体健康就认为脑卒中离自己很远,也不了解中风的征兆,从而失去了最佳的诊疗时机。

  要预防中年人发生脑卒中,主要是要控制三高并优化患者的生活方式。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房颤等疾病,吸烟、酗酒、运动量过少等不良的生活方式都是造成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因此,预防脑卒中,首先应该控制高血压,已有高血压患者血压应维持在140/90mmHg以下,有糖尿病高血脂的患者,血压应低于130/80mmHg;其次,控制高血糖,通过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和合理用药,将血糖控制在较低水平,尽量减少对于血管的损伤;控制高血脂,最主要的就是要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到100mg/dL以下,有冠心病糖尿病的患者应将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80mg/dL以下。

  在生活方式上,应该立即戒烟,并避免被动吸烟;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合理饮食:40岁以上中年人把握膳食结构与数量的“十个网球”原则,每天不超过一个网球的肉类,相当于两个网球的主食,要保证三个网球的水果,不少于四个网球的蔬菜。每天适度体育锻炼至少30分钟,倡导“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的理念;男性每天饮酒不得超过1两白酒、女性不得超过半两白酒。

  据我国第三次疾病死因调查显示,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第一位的致死病因,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

  其中,45~64岁的中年人,脑卒中发病率日趋增高,约占中风患者的40%~50%,高发人群是40~50岁,45岁以下的中青年人约占15%,且向20~30岁人群蔓延。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世界每6人中就有1人一生中会遭遇卒中,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卒中,每6秒钟就有1人因卒中而永久致残。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唐红宇称:“生活中,一些中青年人原以为脑中风是很遥远的事,却不料被自己或身边的同事碰上。”

  可见,大众对脑中风防治知识十分缺乏,对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不够重视。

  肢体麻木意识模糊眩晕呕吐是先兆

  【体检信息】蔡先生,48岁,体型较肥胖,平时嗜烟酒、不爱运动,常熬夜、应酬,饮食口味较重,体检查出有高血压高血脂及颈动脉斑块等,但未予重视。前不久他在上班时突然出现言语模糊不清,右侧肢体完全瘫痪,不久出现神志模糊。同事立即将其送医院,经头部CT、脑血管造影等检查,被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专家指南】“导致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心脏疾病合并房颤等。”还有吸烟、酗酒、运动量少、高热量饮食、熬夜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合并危险因素越多,发生脑中风的风险就显著增加。

  由于脑中风发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人忽视。一旦出现卒中,病情进展加重,很可能错过早期干预治疗的时机。

  因此,须留意这些征兆:如突发一侧或双侧颜面部、上肢或下肢的无力或麻木;突发意识模糊或昏迷;突发言语障碍或语言理解困难;突发复视、单侧或双侧视物模糊;突发行走困难或不能平衡;突发眩晕、呕吐,突发不明原因的剧烈头痛等,即使症状只持续几分钟,也应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让患者就地侧卧,尽早送医。

  发病后3至6小时内“溶栓”为妙

  【体检信息】刘先生,46岁,有高血压高血脂病史,体检发现有颈动脉及基底动脉斑块,局部血管重度狭窄,经常头昏脑涨。因工作繁忙,休息不好,前不久出现两次发作性眩晕、意识障碍等,并未重视。1周后再次发作,出现瘫痪、昏迷,持续未缓解,送至医院急诊,被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基底动脉闭塞。经立即动脉介入溶栓后血管再通等治疗,恢复良好。

  【专家指南】以上病例表明,很多中年人一方面为了工作,整日疲于奔波;另一方面为了释压,又放任自己嗜烟酒、熬夜、久坐少运动、大吃大喝等不良生活习惯。

  “甚至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颈动脉及颅内动脉狭窄等脑中风高危因素的患者,也丝毫不加注意。”唐红宇指出,于是脑中风就盯上了这些人。

  脑梗死后,因每分钟有190万个神经细胞死亡,所以,一旦发生了脑梗死,应争取在溶栓时间窗,即发病后3至6小时内(越早溶栓治疗,效果越好),急送医开展溶栓治疗,以争取溶解血栓、再通闭塞血管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