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 正文

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关注糖尿病肾病 保护肾脏健康

浏览次数:
字号:
+-1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和人均寿命的增长,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在不断上升。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最近对全国11个省市4万多名20至74岁常住人口进行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糖尿病的标化患病率为3.21%,糖耐量低减的标化患病率为4.76%。这样算起来,目前我国约有5 000万人正面临着糖尿病的威胁。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一、糖尿病肾病的特点

  明显的糖尿病肾病的特点有三:大量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高血压。它是1型糖尿病病人发病和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在包括美国、澳大利亚、欧洲的一些地区以及新加坡在内的许多国家中,糖尿病肾病是晚期肾功能衰竭的第一位原因。在病程超过15年的1型糖尿病人中,30%—40%会发生肾病

  对2型糖尿病病人的类似估计不易获得,因为有许多因素可以使这些病人产生蛋白尿,包括原发性高血压、常见的非糖尿病肾病、以及种族间的差异。不过,据估计,在2型糖尿病人中,有25%发生肾病。在美国,5%~10%的糖尿病病人为1型糖尿病人,其余90%~95%为2型糖尿病人。所以,大部分需要长期做血液透析的病人(约60%)是2型糖尿病病人。不管患哪型糖尿病糖尿病人的肾脏病变都要经过“五步曲”,即分五期。每期表现如下:

  第一期

  表现为肾脏体积增大,B超发现肾脏体积增大25%。肾小球滤过率(GFR)增高(用同位素等方法检测),大于120毫升/分钟,甚至可达到150毫升/分钟。其程度与血糖平行。肾活检未见异常,血压不高,见于糖尿病的发病初期。这些反应在经严格控制血糖和接受胰岛素治疗几周到几个月以后可以恢复正常。

  第二期

  表现为休息时尿白蛋白排泄无增高,但运动后尿白蛋白增加。如行踏车运动使心率达同龄人最大心率的75%,持续20分钟1小时尿白蛋白排泄超过20微克/分钟。肾小球滤过率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病人如果持续滤过过多就意味着发生糖尿病肾病的高危状态。此期也可逆转,血压不高,肾活检见基底膜增厚及系膜区基质增加。

  第三期

  又称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由运动后白蛋白尿转化为持续性的尿白蛋白升高,达20~200微克/分钟,肾小球滤过率维持相对正常。在后期,血压可能轻度升高。假如不积极采取治疗措施,90%以上的病人会发展成明显的糖尿病肾病

  第四期

  为明显的糖尿病肾病,也称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此期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即尿常规可检测出尿蛋白,尿蛋白定量大于0.5克/24小时,相当于尿白蛋白排泄率大于200微克/分钟。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并伴高血压。如果不很好地控制血压,肾小球滤过率会以平均每月每分钟下降约1—1.22毫升的速度不断恶化,使病人会在5-8年内发展为末期肾功能衰竭。肾活检提示肾小球硬化。此期即使经严格治疗也不可逆转。

  第五期

  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压明显增高,尿蛋白并不象其它原因所致肾脏疾病那样到了肾功能衰竭晚期会下降,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可达10毫升/分钟以下,尿素氮及肌酐升高,水肿及高血压进一步加重,出现低蛋白血症。此期多同时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

  二、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定期体检

  糖尿病肾病早期无任何症状。因此,必须坚持定期体检,要特别检查尿微量白蛋白。2型糖尿病确诊时即应行尿微量白蛋白筛查。1型糖尿病发病5年后开始进行筛查。凡初次筛查未发现微量白蛋白尿,以后每年应进行一次检查。

  2、控制高血糖

  从患糖尿病起就应积极控制高血糖,而且一定要严格达标。血糖控制越理想,患糖尿病肾病的机会越低。达标值: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餐后血糖<8.0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6.5%。

  3、控制高血压

  积极控制高血压,严格达标。少盐饮食、适当锻炼、积极补钙。已有血压高者要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用降压药。达标值:无肾损害及尿蛋白<1.0克/天者,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尿蛋白>1.0克/天,血压控制在<125/75毫米汞柱。

  4、控制高血脂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都是发生蛋白尿的危险因素。因此有血脂紊乱者,还应进行调脂治疗。达标值:总胆固醇<4.5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2.6毫摩尔/升,高密度脂蛋白>1.1毫摩尔/升,甘油三酯<1.5毫摩尔/升。

  5、药物治疗

  一旦出现微量白蛋白尿,不管有无高血压,都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类药物。不仅能降血压,还能减少尿白蛋白,延缓肾损害的进展。

  6、防治泌尿系感染

  糖尿病患者易发生泌尿系感染。发生泌尿系感染后要进行正规的抗生素治疗,以免使原本已受损的肾脏“雪上加霜”。

  7、避免使用损伤肾脏的药物

  有些药物会损害肾功能。以肾脏排泄为主的药物,肾功能不全者不宜服用。因此,服药前一定要阅读说明书或向医生咨询。

  8、透析和肾移植

  当肾功能出现衰竭后,及时透析或成功肾移植可使你重获健康生活。

  9、合理膳食

  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是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重要手段,应根据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限量。少盐饮食可帮助控制血压和水肿。补充铁质、钙质,有助于肾脏的恢复。

  10、戒烟

  吸烟会加速肾功能下降。吸烟的糖尿病患者肾功能衰退速度比不吸烟患者快得多。

  三、糖尿病肾病会导致尿毒症

  下面我们来谈谈为什么糖尿病肾病会导致尿毒症糖尿病尿毒症这两种似乎不太相干的疾病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据最新统计显示,每三个尿毒症病人中就有一人是由糖尿病肾病发展而来的,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导致尿毒症的首要因素。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伤即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以出现持续的蛋白尿为主要标志。在糖尿病患者中,DN的发生率约为34.7%,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那为什么糖尿病会变成糖尿病肾病进而进一步变成尿毒症呢?下面我们来与广大病友一起学习了解在您身边存在着的、可能导致该病发生发展的因素,从而加强您对该疾病的认识。

  1、遗传背景

  人们早就认识到,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具有遗传背景。不同种族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存在着差异,而且在同一种族中其发病也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在临床上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病友的血糖长期控制较好仍会发生糖尿病肾病,而有些糖尿病病友血糖控制不理想,却不发生糖尿病肾病,这即与病人的遗传因素有很大关系。

  2、高血糖

  早在1985年WHO糖尿病研究小组的研究证实,DN主要出现在空腹血糖大于7.8mmol/L的患者。高血糖是糖尿病的特征性表现,由高血糖产生的一系列代谢紊乱是DN发生并最终发展成尿毒症的重要因素。长期血糖升高,肾组织蛋白与葡萄糖分子发生作用,使这些蛋白的生化结构与理化交联性质发生改变,最终产生蛋白尿。加强血糖控制可以延迟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并延缓微量白蛋白尿向临床蛋白尿发展的进程。

  3、高血压

  高血压是DN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高血压可加速DN的发展及肾功能减退,以至发生尿毒症。对于1型糖尿病病友,大部分高血压都是继发于糖尿病。而2型糖尿病病友中,高血压往往发生在糖尿病之前。但不管怎样,高血压都能反过来使糖尿病进一步恶化。在糖尿病阶段,控制血压非常重要,尤其对1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在DN早期控制血压可将尿毒症的发展延缓10—20年左右。

  四、糖尿病肾病患者应该这样控制饮食

  糖尿病病人的饮食都应控制,以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饮食安排比较困难。既要保证热量和营养充足,又要限制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所以,如果有条件,应当在营养师的指导下,根据病情,调整一日三餐。

  (1)若有间歇性或持续性蛋白尿产生低蛋白血症,而无明显氮血症时,其蛋白质供给量除以每日1克/千克体重计算外,需再增加尿中所排出的蛋白质量,此时患者肾功能大多已有减退,故蛋白质用量不宜过高。

  (2)兼有水肿或高血压时,应采用少盐、无盐、或少钠饮食,以防水肿的发展和血压的增高。

  (3)肾病患者多数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时,应适当减少脂肪并多采用不饱和脂肪酸,胆固醇应限制在300毫克以下。

  (4)根据空腹血糖情况参考食量大小,可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但来自碳水化合物的热量不应大于70%。

  (5)有人认为糖尿病控制不佳者,红细胞释放氧的能力减退,主张用高磷饮食,但应以严格控制糖尿病为主,如有肾功能减退时,高磷饮食对病人不利。

  (6)如出现贫血症状时,应在饮食调配中多供给富含铁质及维生素C的食物,如贫血严重必须辅以药物甚至输血。

  (7)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时,如进行肾移植或透析疗法,其饮食治疗原则可参考急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疗法等有关内容。

  另外还要告诉糖尿病肾病患者要注意排除以下几点错误的认识:

  1, 血糖正常了就不会患肾脏病了。

  2, 胰岛素会成瘾。

  3, 透析也会成瘾。

  4, 少吃糖就是控制饮食。

  5, 中药治疗能去根。

  最后,希望大家相信科学,理性思维,自觉抵制虚假宣传的影响。科学地控制糖尿病,有效地保持肾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