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 正文

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不容忽视的糖尿病足

浏览次数:
字号:
+-14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高达9.7%,糖尿病人数已接近1个亿,是世界糖尿病发病人数除印度外最多的国家。糖尿病足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和能力丧失的重要原因。因糖尿病足而截肢大大影响患者自身生活质量和寿命,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沧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一科主任陈云霞介绍说,近几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提高,糖尿病足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发病主要与糖尿病的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感染三大因素有关,其主要表现为:足部麻木变凉,出现肿胀或紫色,感觉减退、疼痛、溃疡及坏疽,抗感染力下降,伤口愈合缓慢,有时甚至无法愈合而截肢。

  夏季是糖尿病足的好发季节,因为夏季光脚的机会较多,脚部容易被碰伤,而且夏天蚊虫多,被蚊虫叮咬后,皮肤易出现瘙痒,再加上出汗多,皮肤被抓破后容易感染,而形成糖尿病足。 一般来说,糖尿病发展到一定阶段,足部微小的创伤,如鞋的挤压、擦伤、皲裂或鸡眼处理不当、烫伤等都会引发糖尿病足。因此足部护理非常重要。

  什么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 。糖尿病患者因糖尿病足造成截肢者,要比非糖尿病者高5-10倍,糖尿病足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肢体残疾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足临床表现

  糖尿病足主要症状是下肢疼痛及皮肤溃疡,从轻到重可表现为间歇跛行、下肢休息痛和足部坏疽。早期体检可发现下肢供血不足表现,如抬高下肢时足部皮肤苍白,下肢下垂时又成紫红色,足部发凉,足部动脉搏动减弱以至消失。间歇跛行是指病人有时走着走着路突然下肢疼痛难忍,以至一瘸一拐走路,或者干脆不能行走,这是下肢缺血的早期表现。休息痛是下肢血管病变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不止行走时下肢供血不足引起疼痛,而且休息时下肢也因缺血而疼痛,严重时病人彻夜难眠。病情发展,脚上可出现坏疽,创口久久不愈,脚趾逐个脱落。

  糖尿病足危险因素

  40岁以上糖尿病人,糖尿病10年以上者,男性吸烟者,末梢神经感觉丧失及末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者,足畸形,如高足弓及爪形趾者,有足部溃疡者,血糖未控制,合并心血管、肾脏、眼底病变、合并周围神经和血管病变,老年,尤其独居者,自我保护不足,对糖尿病知识了解少,足部感觉减退,鞋小不合适,指甲及足部皮肤病变。

  如何早期确诊糖尿病足?

  早期症状不够典型,病人一定不要自我诊断,自我治疗,这样一方面会延误病情,另外滥用药也会对身体造成危害。病人应该到内分泌科通过科学的检查手段确诊。神经系统的检查主要是了解患者是否仍存在保护性的感觉。较为简便的方法是采用10g尼龙丝(Semmes-Weinstein monofilament),一头接触于患者的大足趾、足跟和前足趾此时能感到足底尼龙丝,则为正常,否则为不正常。 周围血管检查包括无创的多普勒血流仪、下肢动脉彩超、以及CT 、核磁共振(MRI)等,这些检查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肢体动脉狭窄与闭塞。 近年双下肢CTA检查能更准确的发现病变血管及程度,且无创伤,临床应用较多。

  糖尿病足的治疗:

  糖尿病足的治疗目前包括1、降血糖治疗,由于糖尿病足感染的应激,血糖升高明显,需要胰岛素治疗。不同年龄段不同的血糖控制标准,50岁以前餐后2h血糖控制于8.5mmol/L,60岁控制在9.0 mmol/L,70岁以上血糖可控制在10.0 mmol/L,比较安全。既不会出现低血糖,也不影响感染控制与创面愈合。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利于恢复正常代谢,有利于组织修复。2、足部换药、抗生素控制感染,3、前列地尔、培达片药物扩血管治疗。4、改善血流变,降低血粘度治疗5、高压氧治疗。6、介入治疗和血管搭桥术。

  什么是介入治疗?

  动脉腔内介入治疗是用特殊的穿刺针再选定的血管上穿一个小眼,从这个穿刺眼放入一些特殊的导引导丝和导管,在放射线显影的监视下,将它们直接有病变的部位进行治疗。与传统的外科手术相比,行介入手术,患者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 动脉腔内介入治疗以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应用较为广泛,将一种由镍钛记忆合金制成的支架置入病变处,从而使血管再通,血液重新灌注下去。

  什么是血管搭桥术?

  血管搭桥术也叫动脉旁路术,血管移植术,用替代的血管将闭塞的动脉两端搭接起来恢复远端肢体动脉的供血,是当前治疗肢体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重要方法。随着人工血管制造技术的改进,该手术应用的领域更加广泛。

  如何预防糖尿病足

  足部皮肤护理和保养是预防糖尿病足的重要环节。在严格控制血糖和纠正不良代谢状态的基础上,注意足部卫生和避免足部外伤可以有效的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

  1.皮肤的护理①每晚用温水(不超过35℃)和中性香皂洗净双脚,并用柔软的吸水性强的毛巾轻轻擦干,特别是足趾缝间要避免擦破,以防发生微小的皮肤损伤;②擦干后涂上润滑油(润滑乳或营养霜),充分摩擦,以保持皮肤的柔软性,清除鳞屑,防止干裂,趾间不需涂擦。③按摩足部时要从趾尖开始,逐步向上,这样有利于血液循环;④若趾甲干脆,每晚可用中药硼砂(每升水用一汤匙,约15g),微温水将足浸泡30分,软化趾甲,然后用软布按摩足趾周围,保持趾甲周围的干燥清洁;⑤学会正确剪趾甲,不要把趾甲剪得过短,剪趾甲时必须顺横向剪直,可以用一个锉指甲用的小锉子将趾甲边缘锉圆滑;⑥冬天要保持双脚温暖,可穿松软宽松的棉袜,千万不要 用电热器或热水袋烘脚,以免烫伤皮肤。并避免穿不合脚的鞋袜和赤脚行走;⑦有些外用药物刺激性太强,必须经医生同意方可足部涂用。

  2.皮肤磨擦伤的护理①及时检查和尽早发现足部是否有水疱、裂口及擦伤等。因为足部溃疡感染及坏疽都是从微小创伤引起的,一旦发现,应立即到医院就诊;②保持足部皮肤完整清洁。脚上表皮擦破时,不要用指甲去撕,而应立刻用香皂、酒精等消毒清洁,再以消毒过的绷带包扎,不需敷用药膏。如果使用鞋垫,应选大小适中的鞋垫,以免皮肤磨损受伤。如有以下各种情形时,应立刻请医生诊治:淤血、肿胀、发红、发热等;③禁用刺激性消毒药水如碘酒等,必要时可用龙胆紫外搽;④预防足部霉菌感染。每次洗脚或洗澡后,在趾间扑撒痱子粉,保持局部干燥。

  3.挑选一双合适的鞋 ①买鞋时要先在纸上画出大小、并剪好鞋样以作为选鞋标准。因为糖尿病人多有周围神经病变而感觉迟钝,不能只凭感觉选鞋。②选择布鞋为好,因为布鞋空气流通性能较好,可减轻足部出汗,引起足部皮肤过敏或感染的危险性也相应下降。③避免穿高跟鞋宜穿平底鞋,由于高跟鞋可给足趾施加额外的压力,这样会影响血液循环,甚至造成挤压伤或水疱产生。④鞋头不要太挤,要预留一定的宽度和长度,避免夹挤而影响末梢循环。⑤购置的新鞋,最初几天对易摩擦部位,放置一点棉花等,初穿时应先试穿半小时,看看是否有哪个部位皮肤已被磨红肿等,如果没有问题发生,可逐步延长穿着的时间。⑥经常检查鞋子的内部,注意有无粗边、裂痕或石子沙砾,应及时修补和清除。